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新闻中心 >> “垃圾革命”看浙江
详细内容

“垃圾革命”看浙江

解决好垃圾问题,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,是助力生态文明,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。

  垃圾分类处置,涉及千家万户,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,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。省委省政府将其列入年度十件民生实事,今年更是写入省党代会文件:要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、更快一步,努力建设美丽浙江。到2020年,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实现基本覆盖,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实现“零增长”,全省天更蓝、地更净、水更清、空气更清新、城乡更美丽……

  先行先试的浙江,经几年的探索实践,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。

  加快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,是十分深刻的环境革命,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。前端提高垃圾分类质量,末端提升处置能力,全力推进城镇生活垃圾“三化四分”,使全省城镇面貌实现大变样,浙江在行动……

  走在前列的实践——

  初步形成浙江特色

  工作方式

  杭州城北的半山脚下,天子岭。深秋。

  8万平方米的公园,暖阳下绿意盎然。香樟、桂花、南方红豆杉、垂丝海棠、紫薇等苍翠茂盛。长1400米的游步道,百果区、桂雨区、翠竹区和植物模纹景观区,美景迷人;天池中鱼儿悠游……

  垃圾填埋场变成了“生态公园”,垃圾制成品成了一道道靓丽风景线。这魔幻般的景致所在,就是天子岭静脉小镇——环保类型的特色小镇,货真价实!

  “天子岭生态公园,是国内第一个在垃圾堆体上建成的生态公园。下面填埋着杭州1991年到2007年间产生的900万吨生活垃圾。此后,更多地采用餐厨、厨余垃圾分类处置、资源化利用等处理措施,发展成垃圾综合处置利用的产业园区,成效喜人。”杭州环境集团总经理姜俊说。

  依山而建的静脉小镇,规划面积2.8平方公里,呈“一核、三廊、五区”布局。目前,已建成启用循环经济总部经济圈一期。

  静脉小镇,因借喻人体的静脉而得名。相对于像动脉一样为城市输送“能量”的制造业,将垃圾回收和再资源化利用的产业,称为“静脉产业”。

  生态公园—回天大力神—城投林—环境教育基地第二课堂—环保小剧院—厨余垃圾处理项目—餐厨垃圾处理项目—沼气发电厂—垃圾渗滤液处理厂—屋顶花园(婚纱摄影基地)-环保图书馆。新兴的天子岭小镇,从传统的垃圾填埋场,到综合处理场、静脉循环产业园区,直到蜕变为静脉小镇。2011年推出的“跟着垃圾去旅行”的环保教育精品游热线,累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……

  “杭州用‘小镇’这条特殊的路,探索破解大都市的垃圾难题,保障城市‘出口’安全。天子岭静脉小镇这个成功范例,为我省积极实施静脉产业基地建设行动计划,创新破解‘垃圾围城’难题,提供了借鉴与启迪。”省建设厅厅长项永丹说,生活垃圾分类处理,涉及千家万户,难度极大。我们必须迎难而上,高起点谋划、高标准要求、高质量推进。经几年努力探索实践,城镇生活垃圾“三化四分”成效明显,走在全国前列。

  ——无害化处理体系基本建立。全省已有城镇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110座,中转站1800余座。今年新建的 16个末端处理设施,12月底前全部投运,日处理能力将增加到7万吨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、收集、运输、处置体系日趋完善,焚烧处理的比例已达65%。无害化处置处理率达99.96%,高出全国平均近5个百分点。

  ——减量化工作稳步推进。推行垃圾分类制度,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。2010年,杭州全面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,全省各设区市相继推开,去年城区分类收集覆盖面达到55%。宁波中心城区居民有31.81万户参与垃圾分类,覆盖面达75%。绍兴全市城区的分类覆盖率为43.7%,减量效果明显,上半年的增长率由去年的17.3%降至5%以内。深化农贸市场生鲜垃圾源头减量,开展垃圾清运控水减量,有的城镇还探索实现智能化控水管理,收到较好减量效果。

  ——资源化利用工作逐步深化。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。杭州建立餐厨废弃物规范管理和收运体系,将大中型餐饮企业和食堂纳入统收统运。宁波城区去年配置厨余垃圾车45辆,新增收运专线8条,日收运量达200吨,有效杜绝了地沟油和畜禽饲料污染。

  ——拓宽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渠道,推进园林垃圾再生利用。宁波吸收社会组织和企业,参与旧衣物、大件垃圾的回收、运输和处置。杭州培育相关企业回收低价值物品,设置了3400来个回收点,扩展玻璃、废金属、纺织品、服装边角料等的回收利用,使低值可回收物重新进入资源再生利用体系,变废为宝……

  “我省初步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‘三化四分’工作模式”,省政协一个专题调研组的报告评价说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,受到住建部的充分肯定,一些兄弟省市不时慕名前来考察取经。

  垃圾革命的困惑——

  积习顽固短板不少

  说易行难

  垃圾,人类生活的副产品。

  只要活着,人就在产生垃圾。

  如不作及时处理,要不了多久,就会被垃圾所围困。即使你扔出门外,或倾倒至水沟,清爽了自家里外,但垃圾还是会影响你的生活,甚至生存——会污染土壤、空气、水等环境,侵占土地……“化”成臭气异味进你家,滋生蚊蝇飞虫骚扰你,漂流他处的污染也会“找”上你,不能降解的会妨碍你出行……

  随着生活越来越好,人类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。

  是故,垃圾便日益成为问题,事关每个人。自己造成的问题,自己解决。

  人们幡然觉悟:必须正视垃圾问题。“垃圾分类”,就是正确的抉择!

  生活垃圾,一般可分为废纸、塑料、玻璃、金属和生物垃圾。“按一定规定或标准,将垃圾分类储存、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,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。分类的目的,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,力争物尽其用。”

  省建设厅副厅长吴雪桦说,垃圾分类是对传统方式的改革,是一项变废为宝的系统工程。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,要看到垃圾总量仍十分惊人,进展还只是初步的,有些还是扬汤止沸式的,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困难。

  统计显示,我省垃圾量每年还在以两位数增长。自2013年到2016年,平均增长10.06%,光增长量就要消耗许多资源。去年,仅城市一天就平均处理垃圾6.5万吨。这个数字,如用2000吨的专列,也需拉33趟!

  而在垃圾分类的前端,居民的分类意识尚较淡薄,分类投放远未成普遍习惯,是城市垃圾分类推进缓慢的主因。换言之,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困局尚未有效破题。

  大街小巷的红黄绿三色垃圾桶,至今仍多有摆设的。有的小区设有多个垃圾房,各配有“餐厨垃圾”“其他垃圾”等不同颜色的垃圾桶,但桶里的垃圾仍旧“一团混”。

  非不知也,是不为也。一位社区保洁员说,有些居民图省事,家里的垃圾还是混装的。有的虽然分类了,但还是乱扔桶里,甚至扔在楼道口;还有的尚不想去弄清楚垃圾的分类……

  有权威调研报告指出,生活垃圾源头治理、分类减量的方法手段滞后,源头减量困难重重;分类运输、分类处理设施缺乏和不到位,导致“先分后混”现象突出;“限塑令”执行不力、似一阵风吹过,遏制消费品过度包装、限制一次性消费等配套政策不健全。

  “无害化处理手段单一,处置能力不足。”全省垃圾末端处置仍以填埋为主,垃圾焚烧比例偏低,与国家“焚烧处置为主、生物处理为辅、填埋处置为保障”和“原生垃圾零填埋”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。加上电商物流等新业态的垃圾数量爆炸式增长,现有处置设施已不堪重负。

  处理资源化利用相关机制未有效建立。省建设厅城建处负责人坦言,资源化利用工作仍处于市场化粗放阶段,大量低值可回收物品混入垃圾或焚烧或填埋,个体回收户和“拾荒大军”成为主力军,“正规军”回收网络日渐萎缩;清运网络与低值废旧物品回收体系未能有效结合;低值废旧物品回收利用处置通道还未通。回收利用效率不高已成为障碍。

  分类处理长效机制不够完善。政策法规建设明显滞后,现有政策法规对分类处理的约束性、激励性和可操作性不足;各级政府对分类绩效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不健全,市场准入机制还未建立;“三化”处置全过程监管能力仍较薄弱,尚未建立务实有效的监督机制……

  凡此种种,不一而足。总之,关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的“居民最先一投”,“收集最后一米”,“处置最难一关”等重点环节,仍待破解。

  顶层设计的谋划——

  攻坚克难科学决策

  久久为功

  垃圾分类,需进行系统的规划建设、融合运营,涉及到人的习惯改变。作为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,习惯比天性更顽固。“少年若天性,习惯如自然”!

  要改变人们这种习惯,让垃圾分类变成每人的自觉行动,非一朝一夕之功。宣传教育要达到家喻户晓,人人入脑入心,这也许需要几代人的时间。省建设厅相关负责人十分感慨。

  放眼全球,推行垃圾分类,都需要长期的理念推广、习惯养成。从1980年起,日本通过10年全民教育,逐步建立一套近乎苛刻的垃圾分类制度;瑞典在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上,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时间。

  正因其难,更须直面攻克。办法总比困难多。何况,以创新精神著称的浙江。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,已探索出不少有益的经验。

  创新垃圾分类模式,试行智能化投放和“定时定点”投放。杭州已建成垃圾分类智能化小区127个,218个小区和商业街区开展了定时定点收集。在39个繁华商圈、主要道路沿线,开通“垃圾不落地”音乐专线,实施定点停靠、音乐告知、定时清运,在80条重点道路将垃圾桶、集置点“撤路入巷”。宁波试点推广“我要换糖”再生资源回收线上平台,实现线上线下回收,基本实现了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……

  杭城湖滨街道全面推行“分类治理”模式,受到住建部的肯定。湖滨街道多措并举,有效提高辖区全体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。针对无物业的老旧小区、有专业物业的小区、餐饮企业和公共机构,建立4项工作机制:老小区道德监督,物业公司责任到人,沿街商户垃圾不落地,公共机构强制分类。持之以恒,严格实施。

  以老小区道德监督机制为例。通过建立“一户实名、一袋分类、一日3投、一人监管、一册登记、一栏公示、一纸提示、一月评比”的管理机制,社区对各户家庭垃圾分类情况,进行动态监督、指导、考核,兑现奖惩。垃圾分类的准确率、投放率领跑全市,被誉为城市垃圾分类的“湖滨模式”。

  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的“虎哥回收”,是另一种成功的探索。去年6月,浙江本土企业、从事垃圾回收再利用的“虎哥回收”,在余杭区选择10个社区,与街道、社区物业合作,试点“互联网+生活垃圾分类回收”。

  居民只需完成垃圾“干湿分离”,即餐厨垃圾、厕所垃圾为“湿垃圾”,其余垃圾为“干垃圾”,“虎哥回收”都负责回收,并付给相应的“环保金”。“这种做法简单易操作,又有利可图,受到居民欢迎。”公司副总胡振斌说,试运行半年多来,10个小区居民平均参与率近90%,同期生活垃圾减量达26%。

  这种“政府—企业—社会”共同运作的模式,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,全力推进城镇生活垃圾“三分四化”并产生价值,如今正在我省推广。

  善于总结,扬长补短,稳步推进。

  强化顶层设计,发力补足短板,更是关键一招。今年,省政府建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,强化对全省分类垃圾工作的组织领导。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奖补资金。《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》已经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,并于10月10日以省委办公厅、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。据悉,省委省政府还将设立专项行动机构,来统筹推进……

  坚持规划引领,突出处理能力提升;坚持试点扩面,突出推进垃圾分类;坚持管理创新,突出体制机制保障;坚持全程监管,突出无害化处理率;坚持建章立制,突出营造舆论氛围……全省各设区市均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和协调推进机构,形成各部门齐抓共治格局。

  配套出台实施意见和条例,让实施垃圾分类更有力有效,优先提供土地、资金、技术、税费等要素保障。宁波正在规划开建“3厂6站”,即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处理厂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,6座生活垃圾分类转运站。全部投用后,宁波将更好地实现垃圾分类处置,尤其是原生垃圾将基本实现“零填埋”。绍兴、温州、湖州等各地也正在加大力度,出台新举措,奋力推进城镇垃圾分类工作……

  “新时代要有新气象,更要有新作为。”项永丹说,我们要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贯彻新理念、履行新使命,久久为功、弛而不息,坚定不移贯彻“三化四分”原则,奋力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,为助力建设美丽浙江、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作出积极贡献!(成果)


电话直呼
在线留言
发送邮件
联系我们:
13705065658
暂无内容
还可输入字符250(限制字符250)
seo seo